10月18日,国际航行船舶药械供应“全国首单”在上海浦东正式启动,这也意味着,上海港具备了药械供船服务条件,可以进一步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全国首单”花落斯佩恩船舶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管理的“SUSTAINABLE EARTH”号,该船将在外高桥港补给的药品涵盖中成药和西药等五个品种,由润通航运服务有限公司向浦东供销联社医药公司采购供船。这也是中国首次以船供物料方式开展国际航行船舶补给药械业务。
国际航行船舶药械供应的启动,得益于10月15日起施行的《浦东新区国际航行船舶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保障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作为新区人大首部通过二次审议出台的管理措施,这是我国关于国际航行货船药械供应的首部地方性管理措施。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世卫组织等公约规定,国际航行船舶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药械,以保障航行期间船员的安全。药械属于特殊商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药械生产和流通都实行许可制度,受到严格监管。药械供船还涉及到跨部门监管的问题,属地、药监、交通、海事以及海关等部门要做到有效衔接,对制度创新也提出挑战,被列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若干规定》出台前,船供服务企业无法规范地向靠港的国际航行船舶提供药械补给服务,致使部分补给市场份额流失至新加坡、韩国釜山等国外港口。事实上,药械本身在国际航行船舶物料需求中比重很小。一艘国际航行船舶每年补给费用约为40万元,其中药械不超过1万元。但换句话说,药械供船路径畅通后,对船供业务的带动效应至少在40倍以上。
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苏国平表示,《若干规定》在传统船供模式中创新引入药械经营企业,形成药械经营企业、船供服务企业和船公司之间的闭环供应流程。对船供服务企业实行有限制的药械经营许可,即限制供应对象(国际远洋船舶)和限制药械品类目录,由此彻底打通药械船供流程,健全了浦东国际航行船舶药械供应保障体系。
船舶补给服务能力是体现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据了解,新加坡、釜山、阿姆斯特丹、纽约等国际主要港口均能方便地满足国际船舶对药械的合理补给需求,在港口航运服务功能方面保持着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浦东新区航运办副主任董晓玲表示,《若干规定》有助于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更为丰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有效提升上海港的高水平海事服务能力,进而增强浦东乃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
数据显示,上海港链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四年蝉联全球第一。近几年进出上海港的国际航行船舶数量在4万艘次左右,市场的规模较大。
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经步入加快推动航运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阶段,进一步提升枢纽港口综合服务能力是着力点。上海市交通委港监处副处长邱平表示,《若干规定》的出台和首单启动,将吸引更多国际航行船舶靠泊上海港补给,促进上海港口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为保障《若干规定》的有效实施,浦东新区同步发布了“企业备案指南(试行)”和“药械目录(2024版)”,船供企业和药械企业通过备案后,上海海关给予药械报关专用二级编码,允许船供药械作为其他类物料进行申报供船,解决了药械供船监管服务流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引导国际船东、船管公司把在上海港补给药械纳入全球航线服务网络。
浦东新区供销联社医药公司是首家药械经营企业备案企业,浦东新区供销联社主任桑佳表示,药械供船规定为企业提供了新的业务机会,拓展了国际船舶客户。润通航运董事长王旭则表示,作为海事服务企业,将梳理适配场景和管理模式,严控药械产品源头,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当天,上海港口协会和远供、外供、润通、宝和、蔓意、巨合、殊而特等7家船供服务企业,国药、上药、浦东医药等3家药械经营企业共同签署了《船供药械合作备忘》,以推动药械供船业务的深度合作,培育一批头部船供企业参与,进一步带动提升上海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共享纸巾,本文标题:《国际航行船舶药械供应“全国首单”落地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