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央行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工具。10月18日,央行称,已联合证监会下发通知,即日起启动操作。目前已有20家证券、基金公司获批参与工具操作,合计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
从央行通知内容来看,坚持市场化原则,明确操作细节和各方权利义务。第一财经从相关金融机构了解到,央行、证监会联合通知中明确了互换便利的业务流程、工具要求、交易双方权利义务等内容。央行委托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的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开展互换交易。
其中,互换期限为1年,可根据需要申请展期;首期操作额度5000亿元,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每次操作费率;质押品范围包括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公募REITs等,折算率根据质押品风险特征分档设置,且较市场水平更加优惠。
互换便利可大幅提升非银机构融资能力,持续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市场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参与机构通过互换便利将流动性较差的债券、股票换成国债、央票,后者作为高等级流动性资产,可显著提高回购融资的可得性,获取的资金将用于股票、股票ETF的投资和做市。
据了解,部分国有大行表示愿为互换便利项下相关回购融资提供便利,放宽参与机构回购融资的授信额度要求。
业内专家分析,机构申请的2000亿元额度本质是央行授信,是潜在的增量资金,机构不是一次就用完,会持续给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互换便利将更好发挥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稳定期的作用。上述专家认为,一方面,工具涉及有逆周期调节特征。在股市超跌、股价被低谷的时候,金融机构买入意愿较强,工具用量会比较大;而到股市好转,股票流动性恢复的时候,换券融资的必要性下降,工具用量会自然减小。另一方面,在面临投资者赎回压力时,金融机构可采取换券抵押而非贱卖股票的方式筹资,缓解“股市下跌-投资者赎回-卖出股票-股市进一步下跌”的负反馈,抑制羊群效应等顺周期行为,发挥平滑市场、稳定预期的作用。
互换便利是央行重要的工具创新,有利于统筹安排不同市场的流动性。过去央行主要承担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责,在出现银行挤兑时提供充足流动性支持。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居民资产配置多元化,必要时需要央行进一步向资本市场提供流动性。在市场分析看来,互换便利的推出是货币政策支持资本市场的一次尝试和探索,有利于改善非银机构总体的流动性环境。
业内专家还表示,未来央行宜在实验基础上继续完善工具,统筹不同市场的流动性分布,共同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共享纸巾,本文标题:《互换便利申请额度超2000亿,18日起启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