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第一财经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的《科创产业图谱》专题策划全新升级,深入调研产业链上下游及龙头企业,探寻我国科创产业升级的脉络起伏。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大潮在全球如火如荼。特别是ChatGPT问世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取得持续突破,人工智能在算法、芯片和应用各领域百花齐放,进展飞速。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蓬勃发展,算力需求也在急剧增加。
不过,对于AI产业链企业而言,当前不仅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也承受着来自市场的巨大压力。国产算力企业如何构建独立自主的生态体系?如何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这些都是摆在国产算力企业面前的艰巨课题。
《科创产业图谱》第三期AI算力篇,深入调研龙芯中科(688047.SH)、云天励飞(688343.SH)等科创板代表性企业,一起探讨国产算力企业的技术突围和商业化实践。
夯实技术底座,探索自主路径
人工智能技术路线竞争愈演愈烈,但实现“根技术”的自主性,才能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同时,只有产品还不够,还需要构建与软件、硬件相适配的自主生态。
在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看来,全世界的信息产业主要是基于“X86”和“ARM”两套技术底座。作为中国CPU领军企业,龙芯中科正在努力打造第三套技术底座。
同时他认为,信息产业体系发展至今可以概括为建设“三层楼”。第一层楼的核心技术是CPU和操作系统。第二层的核心是图形技术和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开启了第三层楼的搭建,这一层的核心是虚拟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这三层的技术都要自己掌握,相关的根技术也要自主研发。
然而,只有硬件生态还不够,还需要构建软件生态、产业生态,以及人才生态。比如如何让更多软件在龙芯系统上运行,如何让中国信息产业链上更多企业的产品与龙芯系统适配,如何让老师、学生从较早的阶段就学习和使用国产技术系统等等。
从夯实技术底座到发展具身智能,国内AI产业链企业正在进行全方位探索。云天励飞从创业之初,就把“算法芯片化”作为一条核心技术路径,2015年以来持续加大自研芯片投入,研发强度保持在60%以上。
在云天励飞副总裁郑文先看来,正是得益于从早期开始就在持续不断夯实技术能力,公司才能发展成为AI领域的前沿企业,并且在算法、芯片和应用多个领域取得持续突破。同时他认为,在进入GPT阶段后,人工智能可谓开启“暴走”时代。基于大模型的出现,未来人们的生活也会发生非常巨大的改变,大模型将长出自己的“手”和“脚”。在AI3.0时代,具身智能将得到极大发展。
借助资本市场,汇聚创新资源
独立自主生态的建设并非朝夕之功,也不能仅凭一己之力。科技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成为公众公司,不仅可以借助体制机制优势凝聚资本和人才,更能让企业拥有趋向无限的生命周期。
龙芯中科最早追溯到2001年,彼时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开始研制龙芯处理器。2010年,在中科算源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牵头出资支持下,龙芯开始市场化运作,对龙芯处理器研发成果进行产业化。2022年6月,龙芯中科在科创板发行上市。
在胡伟武看来,制度、人才、资本和时间,是支持创新四个变量。龙芯中科要打造第三套生态体系,需要整个产业链伙伴的支持,需要资本的支持,也需要借助科创板的股权激励制度等优势,获得更多人才的支持。
云天励飞成立于2014年,于2023年4月在科创板上市,被称为深圳“AI第一股”。郑文先认为,科创板不仅让AI科技企业在融资、品牌、市场拓展等方面获得更大支持,也让这些企业可以借助资本支持通过并购等方式,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构建更加可持续的AI产业生态。
摆脱政策依赖,推动商业转型
科技创业者不仅要懂技术,攀登科研领域一座又一座高峰;更要懂企业,深入市场,创造利润,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创业者不仅仅是科学家,也需要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以龙芯中科为例,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成立课题组,开始龙芯CPU的研发,在国家各种经费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研发团队“下海”,以企业为主体来运营,完成前期技术积累。从2010年到2022年龙芯中科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技术补课”,到2022年完成补课并在科创板上市。
但是,龙芯中科的业绩与政策性市场相关性较强。2022年到2024年是龙芯中科的新一轮三年转型,力求降低对政策性市场的依赖,逐步打开充分竞争的开放市场。2024年正是龙芯中科三年转型期的“攻坚之年”。在胡伟武看来,龙芯中科的发展也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从最初创办,由于学院派风格太强,市场思维太弱,公司发展走了弯路。但是2014年开始一直到2021年,实现了连续八年的高增长。尽管2022年和2023年受政策性市场需求停滞的影响,公司收入是下跌的,但他认为,经过三年转型,龙芯在2024年下半年将进入新一轮增长的启动期。
结语:在中国科技自主创新之路上,无数科学家和企业家孜孜以求,从补课、追赶到进入头部梯队,数十年如一日不敢松懈。尽管与国际前沿相比,仍有许多差距,但我们相信,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在新体制新机制的支持之下,中国企业在AI领域必将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新天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共享纸巾,本文标题:《科创产业图谱|AI算力产业洞察(上):自主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