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作为五篇之首,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在此背景下,科技金融在国内发展如火如荼。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9.5%,高于同期8.8的各项贷款增速。与此同时,金融机构投资科创企业也存在实践上的难点,比如风险评估模型需迭代、信息不对称、信息披露不足等挑战。
在“2024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金融服务科技如何增量扩面”上,多位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嫁接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产业。
做科创企业的耐心资本
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做科创企业的耐心资本,对于不同的金融机构来说,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各有不同。在圆桌讨论的现场,来自银行、保险、券商、创投等机构的嘉宾立足于自身机构的特色,分享投资科创企业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出成为投资科创企业的耐心资本的路径。
中国银行公司金融部副总经理赵楠指出,科技型企业由于其高成长性、高效率和高风险的特点,对传统银行信贷评估体系提出了挑战。
基于此,中国银行通过推出科技金融专属授信模式、创新积分贷产品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有效支持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赵楠还提到,中国银行借鉴了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如美国的资本市场主导型、德国的银行主导型和以色列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以期在国内市场中找到适合的融合点。
筛选科创企业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个新挑战,但对于科创投资机构来说,已是深耕多年的领域。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科创总监朱民指出,上海科创集团通过母基金、直投和与科技型项目早期接触等方式,筛选和支持具有高科技创新含量的企业,以不断迭代和更新对优秀科创企业的认知。他强调长期资本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推动创投行业引进长期资本和延长基金存续期的建议。
做耐心资本,成为科创企业投资中的热词,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的保险资金,天然具有成为耐心资本等优势。中保投资公司副总裁陈子昊,保险行业现在在业界或者整个管理层的视角来看是有条件做耐心资本的,主要保险资金的特点是期限比较长,对回报的要求也并不是特别高。但他也提到,保险资金也面临着监管和风险控制的限制,从过往的实践来看,保险资金投资领域相对都是偏后期的几轮投资,比如C端、Pre-IPO、IPO。
聚焦科创企业本身,目前一级市场退出难题也成为金融机构的担忧所在。华泰联合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张雷认为,要通过科技手段和平台工具,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企业。他强调了信息对称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华泰证券在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服务方面的成果。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分析称,当前募投管退各个环节都面临着挑战,特别是退出机制的问题。他预测,随着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并购活动的增加,S基金和其他退出机制将在中国逐渐活跃起来。
政策包容是下一步关键
在现场,五位嘉宾分别提出了对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建议和展望,纷纷提及政策的包容和延续性,是推动科创企业投资的下一步关键。
赵楠强调了科技金融的特殊性和挑战性,他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政策与监管环境,以及有效的容错和免责机制,以保护创新先锋队,并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健康良性创新环境,从而推动国家科技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陈子昊提出了法治环境的重要性,他认为健全和完善的法治能够带来确定性,从而吸引更多资本和资金,使它们更有耐心地投入到科技企业中。
张雷从资本市场服务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前瞻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他认为,资本市场应该更加积极地挖掘、理解和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公司,帮助他们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能够融到合适的资金。
朱民和李丰再次强调耐心资本的重要性。李丰指出在过去一年中,这一概念在多个高级别会议上被多次提及。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相关的指导意见来匹配考核周期、容错范围,以及金融上的久期和回报机制,以确保这些方向和趋势能够得到实际落地,为创业者和资本市场带来利好。
最后,朱民就如何在上海这一科技金融实验区发挥科技与资本的协同效应,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形成正向循环的关键在于推动长期资本的引入和资本市场的改革;第二,积极地推动创投行业在引进长期资本和延长基金存续期间。
转载请注明来自共享纸巾,本文标题:《共论科技金融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