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再次因服务问题登上热搜。近日,一位顾客在海底捞用餐时自带了奶茶,但回家后发现小票上却多了一笔14元的酸梅汁费用。顾客多次联系店方未果,最终与经理取得联系。经理起初坚称顾客确实喝了酸梅汁,但在顾客要求查看监控后才承认是服务员对账失误,并退还了费用。这位顾客将此事发到网上,引发网友广泛共鸣。这并非海底捞首次出现类似问题。今年7月,“海底捞小料台没有牛肉粒”也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一位博主分享了自己在海底捞就餐的经历,发现牛肉粒从自助小料台转移到了iPad点单系统中,需要单独付费。评论区里,不少网友吐槽牛肉粒限量供应、被替换为鸡肉粒或额外收费等情况。早在2021年,就有网友反映某些门店以低价出售疑似非真牛肉的“味伴侣”,虽然海底捞解释这是一种植物蛋白产品,但消费者并不买账,最终海底捞不得不重新上架牛肉粒。
这些事件只是海底捞服务质量下降的一部分。近年来,黑海会员权益缩水,赠菜变得廉价,菜品价格悄然上涨,美甲服务也开始收费。这些变化让许多顾客感到不满,质疑海底捞是否还能保持“服务至上”的理念。
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张勇在四川简阳市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凭借出色的服务迅速吸引了大量顾客。从免费水果、茶水到美容美发服务,海底捞不断创新,提供全方位的贴心体验。这种独特的经营模式帮助海底捞在全国乃至全球迅速扩张,成为中国最大的火锅连锁品牌之一。2018年,海底捞在香港上市,市值达到1000亿港元。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海底捞的服务模式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尽管如此,海底捞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依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和核心经营利润均创新高。但股价表现不佳,动态市盈率降至上市以来最低点。
面对挑战,海底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除了减少部分服务项目,还关闭了一些不盈利的店铺。同时,海底捞也在尝试多元化发展,推出多个新品牌以增加收入来源。这些举措虽然有助于企业自救,但也引发了消费者的两极化评价。一部分人认为服务简化是合理的,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海底捞的服务降级与其溢价不符。
如何在保持服务质量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海底捞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共享纸巾,本文标题:《海底捞的秘密,花20万吃火锅的至尊会员知道 服务降级引争议》